來源:潞安化工集團網站 時間:2021-12-21 10:18:38
今年以來,高河能源以“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為目標,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引領,圍繞“安全、高效、綠色、智能”,建設完成E1309智能化掘進工作面,并于近日通過山西省智能化評定專家組初級評定,取得階段性進展。
從0到1的突破
“集團首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于今年7月中旬在高河能源開始安裝,8月份完成試生產及智能化設備調試,目前實現了掘進機遠程監控、帶式輸送機一鍵啟停、掘進割煤期間人員遠距離遙控操作、工作面無人作業,最大限度保障了割煤期間作業人員的安全?!备吆幽茉礄C電部部長張凱說。
在E1309智能掘進井下集控中心,綜掘一(3)隊隊長李春正通過可視化監控屏幕觀察機組狀態和運行數據,確認無誤后,按下啟動按鈕,開始智能化掘進。
“高河能源智能掘進工作面主要由12CM30型掘錨一體機、皮帶集控系統、自移機尾、視頻監控系統、基于精準定位的電子圍欄禁區管理系統等組成,實現了安全、快速、高效的掘、錨、護一體化施工?!崩畲赫f。
12CM30型掘錨一體機是智能掘進工作面的主要設備,該裝置機身長12米,寬4.6米,高2.2米,臥底深度300毫米,總功率為587千瓦。它具有可伸縮式截割滾筒,提高了掘進效率和巷道成型率,同時具有可調節各個方向的頂鉆臂,滿足了不同高度巷道規格頂板錨桿和錨索施工角度的要求。
“自該掘錨一體機運行以來,同比其它掘進設備,掘進效率明顯提高,在實際的應用中,可以在10分鐘內完成截割作業,40分鐘內完成掘進和錨護完整循環。而普通掘進機完成截割需要20分鐘,完成整個掘進和錨護循環需要2個小時左右?!崩畲赫f。
DWZY1000型智能機尾自移裝置,是該智能掘進工作面的重要組成部分?!爸悄軝C尾自移裝置以液壓油為動力,利用摩擦力互為支點,實現邁步交替式行走,突破了傳統的錨固拉移方式?!本C掘一(3)隊副隊長王曉軍說。該裝置運行以來,原先工作面拉移機尾時需要5-6個人配合完成,用時1.5到2個小時,現在只需兩個人不到30分鐘就可輕松完成,同時它可以調整皮帶跑偏、自行校正前移方向,結構簡單、操作省力、安全可靠,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能皮帶集控聯鎖系統是該智能掘進工作面的重要一環。它最大的特點是把多部皮帶按程序集中到一起進行智能控制,每班崗位操作工可以從5人降為2人,每個月減少人工出勤243個,而且通過這樣的智能控制,避免了皮帶誤操作情況發生。
“智能化掘進工作面是通過礦井工業萬兆環網實現掘進工作面數據上傳的,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建成,主要得益于高河能源近年來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工藝,先行先試建設完成多項信息化基礎設施和專業應用子系統,為智能化工作面建設奠定的堅實基礎?!睆垊P說。
從安裝到應用的突破
E1309掘進工作面是高河能源經過反復論證探討后選定的建設安裝試點,主要由綜掘一(3)隊承擔建設安裝任務。
時間緊,是設備安裝遇到的第一大難題。按照該隊平時工作計劃,每個月除去檢修、超前探放水、測K1值,剩下的時間正好完成掘進任務。如果再進行設備安裝的話,就會增加掘進難度和勞動強度。
沒有時間,擠也要擠出來。7月10日8點班,隊長李春帶著8名員工匆忙換好衣服,趕到作業點,準備先集中人力完成電纜的敷設。2700米長光纖電纜極為精細,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光纖扭曲、斷裂。尤其光纖熔接更是個技術活,一不留神,就會造成軸心錯位、端面分離,直接影響熔接質量。借著礦燈,他們小心翼翼地剝線,用酒精棉球輕輕擦拭端頭,去除端頭殘留物,打開光纖端面切割器,把光纖放入V型槽、合上壓板、切割,將切割好的兩根光纖放入熔接機、通電、熔接、加熱套管,然后將多余的尾纖盤成圈并進行固定。就這樣,一根根光纖完成了熔接,熔接100%合格。
系統與系統不匹配,新設備與舊設備型號不同,是安裝過程中遇到的第二大難題。大到整個軟件系統,小到每一個接線端子,為了完成整個系統的設計布局,該隊經過50余人次實地調研、12次技術商討,匯總解決了3大類60余個問題。
如何保證設備高效穩定運行,保證現場人員作業安全,是遇到的又一難題。3部皮帶、3部煤溜,經過4條主巷道、6個交叉點,變化環節多、不可控因素大。為了保證標準化作業,該公司制訂了《智能掘進工作面集中控制聯鎖裝備崗位作業流程》,涵蓋了日常維護、檢修、設備操作等內容。作業前,公司加大培訓力度,讓員工對運行原理、維護方法、崗位流程等做到了心中有數,并安排員工輪流上崗進行試操作,模擬各種故障進行排查演練。同時設置警示標語隨時隨地提醒員工,比如在皮帶(煤溜)機頭(尾)、巷道交叉點、貫通處,設置了“集控設備隨時啟停,請小心通過”警告提示標語,在每臺開關明顯位置設置 “集控設備持續帶電,請勿靠近”警示標識牌等。
下一步,高河能源將對EBZ-230型掘進機及12CM30型掘錨一體機進行智能化深度改造,進一步探索智能掘進新工藝、新技術,使它們變得更智能,使人機交互更友好,高效推進“1+3+N”智能化礦井建設。
(文 韓健 雷淼淼 連雅男)
責任編輯:郝佳麗
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均為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
直播潞安APP
微信公眾號